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在IP及内容产业获得高速发展之后,传媒环境中的诸多改变均一一投射在了广告业中。
近年资本的大量进入,启动了内容产业中各内容板块产能的急速、被动扩充,内容体量及内容平台的竞速发展,也进一步推动了来自内容及内容平台的流量分流。面对流量碎化的压力,来自IP内容的流量聚合作用格外受到重视。
2017年,广告活动与动漫、游戏、影视等IP内容的合作数量激增,广告内容IP化走向的路径也日趋鲜明。
对于广告活动来说,IP化的广告效果仍处于市场验证中
进入后IP时代,媒介的流量分割版图刚刚遭遇了大面积改写,连续剧、综艺、动漫、游戏、电影、网文、音乐、音频等多种内容类型获得的发展速度不一;以不同内容类型为主的内容平台,叠加上社交、新闻、阅读推送、电商、粉丝社区等各类平台,这些以获取用户注意力为目标平台正在重新架构流量的分布。
《2017 IP年度发展全景报告》显示出泛娱乐各板块内容整体对流量的分割状态,其中综艺是动画的2.5倍,连续剧是综艺的5.4倍,网络大电影的流量分割能力则相对更弱。
对于广告主来说,可以借助不同内容类型平台的投放选择,来达成基于内容类型的流量整合;可以借助程序化投放来整合分布于各碎化媒体和内容平台间的流量;还可以借助广告IP化的应用,来达成分布在内容间的流量整合问题。
网易丁三石、李雷和韩梅梅、叶修、吾皇……近期涌现的IP化广告案例众多,其特点各异,对消费者所达成的目标也多不相同,在现阶段,我们仍然很难就IP的作用机理与实际效果给予全面评估,即便是仅仅针对IP的实际流量聚合作用这一项,其效果也仍处在市场的验证中。
广告活动与IP授权合作的种类与数量集中爆发
近期,IP授权广告类的广告活动正集中涌现出来。此类广告活动的创意及内容生产周期相对较短,相关内容既可视实际效果选择快速上线、快速下线,也可选择延长运营,以进行内容的长期孵化,既有利于贴紧IP热度,也具有操作灵活性。例如,肯德基曾联合《CF荒岛特训》,快速推出“乘胜追击”活动,线上游戏为肯德基开辟了KFC场景和一键点餐功能,而线下肯德基则赠送游戏玩家“吃鸡券”。
在广告活动的IP授权合作中,内容形态大量集中于热度迅速增长的游戏、动漫、影视板块。在众多的案例中,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对主要类型进行了关注:
1.IP授权品牌延伸故事线进行传播:“乐高大电影”对此类型具有里程碑意义,大电影的主要角色来自于IP,故事则得到延伸。乐高得以借助IP的粉丝效应,最大程度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力回报。
2.品牌与IP联合推广:ofo+小黄人、摩拜+英雄联盟、苏宁易购+捉妖记2……品牌与IP的联合推广活动是近期常见的方式,IP方与广告商可相互利用对方资源,多平台、多文本类型展开推广活动,以达到更低成本、市场双赢的传播效果。
3.代言人IP应用:IP的主要演员或形象以角色的身份成为广告代言人,继而还可多文本、跨平台定制广告内容。2017年麦当劳新品薯条“就酱”以《全职高手》的叶修为代言人,同时将麦当劳的画面植入进了动漫作品场景中。
4.IP形象或元素进行衍生品、线下活动或商业空间的授权应用:线上线下转化是本类广告活动的重点。IP在衍生品、娱乐场景、商业空间中的高效带动,可以帮助广告商建立基于实景的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。其中,利用IP商业化趋势展开品牌合作,也是近期颇受关注的操作。
5.IP剧情植入及内容延伸推广:在IP影视剧情中达成品牌植入很常见,但在品牌植入的前提下,广告商与IP达成具有深度广度的多种内容产品开发的方式更值得关注。
6.视频IP投放类及视频多文本联合投放:在大量紧贴IP情节的“原创贴”与“创可贴”投放的同时,开发与情节相关的不同文本内容进行多平台联合投放,此类操作虽说司空见惯,但细化运营的潜力仍然巨大。
在品牌与IP的授权合作中,广告商虽然会致力于彻底释放IP故事内容或授权元素的应用潜力,但又难以具备完全拓展IP形象及故事线的权限,从而常常掣肘于IP授权条件。
品牌自有IP的孵化呈现亮点
不同于IP授权合作,品牌自有IP的孵化正在另一条路径中行进。
近期品牌自有IP的案例当以“江小白”最为引人瞩目。“江小白”品牌一向有着良好的内容营销基础,在分布于诸平台的良好沟通环境下,品牌所创造的“江小白”IP形象日渐成熟。在IP内容的长期累积带动下,动漫《我是江小白》第一季在上线百天就累积到超1.5亿的点击量。回收制作成本的规划下,这样的成绩无疑会很有诱惑。
品牌自有IP的价值,在于广告商在产制营销传播相关内容的同时,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营独有的、完整的、可累积价值的易辨识(娱乐)内容,并借助IP的内容开发、粉丝运营,回收成本,最大化广告的传播效果。
在近两三年内,广告业内的相关操作虽亮点十足,但规模上并未出现明显突破,只在部分案例中体现出一些典型的操作类型:
1.品牌形象的IP化:以三只松鼠、江小白为代表。广告商围绕品牌本身,自主创造、孵化(具有唯一性的)品牌IP,用以打造品牌形象,维系品牌与消费者的长期、高热接触与互动。目前品牌形象IP的内容生产效率不高,在IP内容的累积影响力、内容输出的稳定性上尚有不足。缺乏内容累积,IP仍易沦为一过性内容。
2.传播中自创IP内容:以网易猪小花、网易王三三、百度后厂村静静、雕牌雕兄等为代表。广告商基于传播内容的需要,自主创造孵化IP,以图在长期稳定的IP内容产制、传播过程中,带动品牌的认知、好感与产品销售。
3.产品IP化:直接针对产品的外形、包装、口感、具体体验等特点进行拟人化、情节化或其他可固化的内容设定,发展出在易识别、稳定性、长期培育潜力等方面具有价值的内容,达成产品内容化。传统广告时期已有同类操作,但在IP概念介入广告传播的今天,对其内容产制与运营认识得更为深刻。
品牌自有IP的运作以互联网品牌更为多见。例如,京东围绕Joy的内容开发可谓不遗余力,其中狗年贺岁动画短片《JOY STORY:JOY与鹭》是其首部Joy大电影,制作历时十二个月,由超百人制作团队合力完成;网易羊驼王三三作为网易新闻首席野生内容官,则是人设、故事一应俱全,上任伊始就已探讨过“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理想如何实现”的问题,代表了网易新闻多元、广袤、敏锐、包容等特质。
广告商对品牌自有IP拥有创意、产制、内容增值孵化的100%主控权,但就目前大部分广告商的实力来说,此类操作仍具一定难度,IP规划较多但内容的实际产出不足。就广告行业来说,品牌自有IP宁精勿滥,发展更值得期待。
存在发展瓶颈,突破尚有难度
后IP时代,广告业的内容环境与泛娱乐环境大为不同,广告商通常会严格把控营销传播的投入产出,在创意、品控上更为严谨,内容环境中豪赌、投机土壤不足,相比之下广告的IP化走向就显得更为稳健。
但是,广告的IP化走向也的确存在尚需突破的瓶颈,如泛娱乐内容生产的实际产能不足带来的内容生产压力,以及广告商自身内容团队建设的难度等等。特别是后者,广告IP化运营需要广告商配备自有团队,以进行IP的长期规划、内容创意、生产及粉丝运营等,并在第三方服务商的协助下,置身于泛娱乐的产业链中。
版权声明: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上一篇:今天,我们来聊聊今日头条……
下一篇:爱奇艺在美国上市,都发生了什么?